《礦山地質學》試卷(A)評分標準及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30分)
1.變質巖-原巖經歷變質作用后形成的巖石。
2.磁偏角-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之間的夾角。
3.假整合-新老地層之間平行,時代不連續(xù),其間有沉積間斷。
4.傾伏褶曲-樞紐傾伏的褶曲。
5.宏觀煤巖組分-肉眼能區(qū)分的煤的基本組成單位,包括絲碳、鏡煤、亮煤和暗煤。
6.外力地質作用-由外能引起,主要作用于地表的地質作用。
7.鉛直地層斷距-斷層兩盤相當層在鉛直方向上錯開的距離。
8.潛水-地表以下第一個穩(wěn)定隔水層之上含水層中的重力水。
9.相對瓦斯涌出量-礦井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平均日產1噸煤涌出的瓦斯的數(shù)量。
10.巖溶陷落柱-地下可溶性巖礦層因溶蝕作用而塌陷,塌陷體在剖面上呈柱狀,稱為巖溶陷落柱。
11.勘探程度-對地質情況的了解和地質變化的控制程度。
12.巖墻-與圍巖層面方向近乎垂直的墻狀侵入體。
13.斷煤交線-斷層面與煤層底板的交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
14.逆斷層-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的斷層。
15.復雜結構煤層-含一層以上穩(wěn)定夾矸的煤層。
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
1.火成巖中的主要礦物有(輝石、角閃石),沉積巖中的主要礦物有(方解石、高齡石 )。(注各寫出兩種即可)
2.煤層頂板依據(jù)(跨落的難易程度)劃分為( 偽頂、直接頂、老頂)。
3.煤厚變化的因素主要有( 地殼的不均衡沉降、沼澤基底不平、河流沖蝕和構造擠壓)。
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頭,是地下水的一種排泄方式 ),上升泉可分為( 侵蝕上升泉、斷裂上升泉)。
5.在褶曲的橫剖面上根據(jù)軸面特征和兩翼巖層產狀,將褶曲分為(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轉褶曲、平臥褶曲)
三、問答題(每題10分,共60分)
1. 論述巖漿巖的分類依據(jù)和分類方法,并進一步論述三大巖類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答案:(1)巖漿巖根據(jù)其化學成分(SiO2)分為四類,即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又根據(jù)生成條件(產狀)分為深成巖、淺成巖和噴出巖(2分)。
(2) 超基性巖中噴出巖為苦橄巖;淺成巖金伯利巖;深成巖為橄欖巖,輝石巖。
基性巖中噴出巖為玄武巖;淺成巖為輝綠巖;深成巖為輝長巖。
中性巖中噴出巖為安山巖;淺成巖為閃長玢巖;深成巖為閃長巖。
另一組中性巖的噴出巖為粗面巖;淺成巖為正長斑巖;深成巖為正長巖。
酸性巖中噴出巖為流紋巖;淺成巖為花崗斑巖;深成巖為花崗巖。 (5分)
(3)三大巖類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巖漿巖經過外力地質作用轉變?yōu)槌练e巖,經過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巖;變質巖經過外力地質作用轉變?yōu)槌练e巖,經過巖漿作用變成巖漿巖;沉積巖經過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巖,經過巖漿作用變成巖漿巖。(3分)
2.論述成煤作用及成煤的必要條件?
答案:(1)成煤作用主要經歷泥炭化作用階段和煤化作用階段。 (3分)
(2)泥炭化作用階段主要發(fā)生生物化學變化,作用的因素為細菌;煤化作用階段主要發(fā)生煤成巖作用和煤變質作用,作用的主要因素為溫度和壓力; (3分)
(3)成煤的必要條件是: (4分)
①植物條件;②氣候條件;③古地理條件;④地殼運動條件。
3. 論述煤與瓦斯突出的的地質因素?
答案:①煤層的埋藏深度;②構造應力;③煤體結構破壞程度;④煤的變質程度;⑤煤厚變化。(每少一條扣2分)
4. 論述尋找斷失翼煤層的方法?
答案:(1)煤巖層層位對比法;(2)構造形跡判別法;(3)構造規(guī)律類推法;(4)作圖分析法;(5)生產勘探法。 (每要點2分)
5.地下水是如何分類的?并論述各類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答案:(1)按埋藏條件分為:1)上層滯水;2)潛水;3)承壓水。
按含水層性質分為:1)空隙水;2)裂隙水;3)喀斯特水。 (6分)
(2)特點:(4分)
上層滯水:季節(jié)性;分布局限。
潛水:無壓;分布區(qū)與補給區(qū)一致;動態(tài)不穩(wěn)定;分布廣,埋藏淺;易受污染。
承壓水:具承壓性;分布區(qū)與補給區(qū)不一致;動態(tài)穩(wěn)定;不易受污染。
6.簡述煤系的類型和特征?
答案:1.近海型煤系(5分)
亦稱海陸交替相含煤巖系。這類煤系形成于近海地區(qū),地形簡單、平坦、廣闊,因此容易發(fā)生大范圍的海侵海退。海侵時形成海相地層,海退時形成陸相地層 。特點:
(1)煤系分布廣;(2)巖性、巖相穩(wěn)定,標志層多,煤層容易對比;(3)碎屑成分單一,分選好,圓度高,粒度細;(4)煤層層數(shù)多,單層厚度小,煤系厚度不大;(5)煤層結構簡單;(6)含黃鐵礦,硫分高。
2.內陸型煤系(5分)
亦稱陸相含煤巖系。這類煤系形成于距海較遠的地區(qū),往往是在內陸的一些小盆地中發(fā)育而成的,所以煤系中沒有海相地層,全為陸相地層 。特點:
(1)煤系分布局限;(2)巖性、巖相變化大,標志層少,煤層對比困難;(3)碎屑物成分復雜,分選差,圓度低,粒度粗;(4)煤層層數(shù)少,單層厚度大,煤系厚度大;(5)煤層結構復雜,含夾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