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商學院“微博管理”創(chuàng)新方式需三思而行
日前,武昌理工學院商學院推行了“微博管理”,要求全院素質導師實名注冊新浪微博,與學生互動,每天在個人微博和班級微博群內原創(chuàng)或轉載至少一條微博。利用微博進行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項創(chuàng)新的舉措,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議論。
微博作為現(xiàn)在社會中重要的大眾傳播媒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而“微博管理”將學生教育與現(xiàn)代網絡技術相結合,是一種管理形式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這種教育方式適應了當今90后學生的心理,更與當今中國大學多樣式教育相契合。通過微博這個管理平臺,校方可以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及時地向學生傳達各類新聞、知識、時事政治等相關的訊息。而這種快捷、無時空限制的網絡交流方式也能使學生大膽提問和反饋問題,放心地說出更多的“難言之隱”。通過“微博管理”,學校與學生的關系也進一步拉近,有助于更好的立足于學生這個根本。
據了解,該學院共有17名素質導師,加上學院黨總支書記和分團委書記共19人,目前均已開通了實名認證微博。該學院黨總書記李全永率先垂范的實名認證微博目前已經擁有粉絲700余人,發(fā)布微博460余條。從這些數(shù)據來看,我們可以認識到在這樣一種形勢的推動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正向一種更為和諧的狀態(tài)發(fā)展。師生紛紛開通微博互粉,未開通的同學也都積極參與其中,關注專業(yè)教師、素質導師、學生組織和專業(yè)社團的最新動態(tài)。素質導師在微博上不時更新名言慧語,發(fā)布各種學工、考務等通知信息,并耐心回復學生提出的關于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切實做到了時時互動、事事溝通。
“微博管理”誠然有很多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微博交流在節(jié)約時間的同時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師生間面對面的交流比較起來,網絡的傳播除了缺乏直接性和高效性之外,更容易使人產生隔閡感。而對于學生來說,需要每天上網進行互動占用了學生本該用來學習的時間,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時間。除此之外,“每天在個人微博和班級微博群內原創(chuàng)或轉載至少一條微博”這一強制性的規(guī)定極有可能使這一舉措流于形式,最終使其失去原來應當達到的效果,不利于方針政策的具體施行。
總的來說,“微博管理”這一形式作為一種新興事物的出現(xiàn),雖然發(fā)展的前景可觀,意義深遠,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利因素。我們在探討這一事件的同時,必須對它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針對90后大學生的特征探尋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這一點很值得肯定,但必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這一形式進行合理有效的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