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輝:暢游天桂山
峰峰集團工會組織的民主管理干部培訓(xùn)班在石家莊平山縣溫塘鎮(zhèn)的河北省總工會療養(yǎng)院舉辦。學(xué)習(xí)結(jié)束時,舉辦方組織我們到天桂山觀光旅游。那次我的哮喘病發(fā)作,登臨一半山坡,已氣喘吁吁。問及山民,還有一多半山路要攀登,且到青龍觀之后還要再攀登極險峻的臺階才能到達白毛女洞。只好放棄登山的念頭,給組織這次活動的李彬海部長打了個電話,沿途拍了一些照片,便原路返回。自以為成一憾事。沒想到,后來集團公司工會攝影家協(xié)會組織的采風(fēng)活動又來到天桂山,這次我決定登頂,一了登頂之心愿。
天桂山景區(qū),距石市90公里,主峰海拔1270米,總面積60平方公里,有青龍觀、萬佛巖、玄武峰、滴翠谷等八個小景區(qū)。這里峰險、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云霧繚繞。山上古建原為崇禎皇帝歸隱行宮,后改為青龍觀道院,又稱“北武當(dāng)”。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依山就勢,錯落有致。主要人文景觀有:真武殿、大光明殿、東西朝房、鐘樓、鼓樓、蒼巖宮、三道靈官閣等三十余處建筑。自然景觀主要有:真武洞、白毛女洞、無底洞、七泉一井、石乳長廊、飛來石門、大小天橋等。天桂山是一處集歷史古建筑和自然風(fēng)光為一體的山岳古剎型風(fēng)景名勝區(qū)。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勢奇險、風(fēng)景秀麗著稱。在元、明時期,因其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險固,被稱為“三門寨”,曾在其上設(shè)立垛口,駐兵守護。其山脈形勢,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稱。明末清初,這里修建了青龍觀,在純自然景觀中增添了一組富有皇家園林氣派和道家宮觀風(fēng)采的建筑群體,因為湖北的武當(dāng)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隨之又有“北武當(dāng)”的美譽。
整個景區(qū)由青龍觀中心景區(qū)和玄武峰、望海峰、銀河洞、翠屏山等八個景區(qū)組成。景區(qū)內(nèi)山勢雄偉,山形秀麗。樹木花草繁茂,時有云霧纏繞。山上山下,泉水遍布。
天桂山的青龍觀,原是為明朝末代崇禎皇帝修建的歸隱行宮。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嚴(yán)重動搖了明廷皇權(quán)。崇禎皇帝朱由檢預(yù)感江山不穩(wěn),便密派心腹太監(jiān)林重萆出京選隱地修建行宮,以防不測。林重萆遍訪半個中國,慧眼獨具,選中了鐘靈毓秀、易守難攻的天桂山。當(dāng)林重萆依皇家園林格局創(chuàng)建行宮即將竣工時,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禎皇帝未及出逃,便吊死在景山。林重萆為盡忠其主,出家皈依道教,法號清德,將行宮改名為青龍觀道院,并依崇禎相貌鑄成真武銅像,日夜香火供奉。所以,在供奉真武銅像的真武殿的廊柱上,鐫刻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出三宮別六院修成玉體,入武當(dāng)歸正道煉就金身。”于無奈中透出一絲最后歸宿的欣慰。
青龍觀屬道教秋祖龍門派,與龍門派的祖庭北京白云觀有著深厚的淵源。林清德主持青龍觀30多年,收弟子,續(xù)道教,道徒最多時達四五十人,道徒名字中間的字也都采用北京白云觀標(biāo)明輩分的字。從林清德起,到1937年“七七事變”,青龍觀先后經(jīng)歷了十三代傳人。
清初一百年間,青龍觀屢有增設(shè)和修葺,擁有大小建筑十二處之多。其中真武殿、蒼巖殿和大光明殿為青龍觀的三大建筑。在這座集皇家園林、道教宮觀和大自然秀麗景觀于一體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內(nèi),青龍觀的龐大建筑群,依山就勢,隨崖而建,真可謂陡崖鑲金,絕壁嵌珠,巧奪天工。在叢林掩映下,一組組建筑時藏時露,錯落有致。在這里,不僅可以領(lǐng)略奇峰林立,霧鎖云封,花繁林密,泉鳴瀑濺的自然景觀,而且可以陶醉在紅墻綠瓦,翹角飛檐,風(fēng)拂銅鈴,空谷梵音的氣氛中,自是有一番超凡脫俗的情趣。
天桂山不僅具有北方山脈之雄險,更兼有南方山巒之奇秀。當(dāng)初崇禎皇帝選中此地,也是因為這里“山高而秀,地僻而幽,有靈氣繚繞,鸞翔鳳舞之狀”,才準(zhǔn)備在這里建造歸隱行宮,“絕塵以棲”。天桂山呈東西走向,山體由三層疊巖構(gòu)成,陡崖之間是坡度較緩的平臺,形成天然棧道,平臺上樹木蔥蘢,一層蒼巖,一層林木,赤壁翠峰,蔚為壯觀。沿著疊翠的山道登上山之極頂,面對雄渾的綠海和壯闊的林濤,會感受到一種無窮的力和一種無言的美。春天的天桂山,一枝枝、一株株、一片片的桃花,像是紅白相間的浮動不已的桃花云飄上山坡,飄進山谷,繞著山林,擁著山寺。金風(fēng)送爽,深秋來臨,這時的天桂山,千山泄火,萬壑流丹,漫山的紅葉,橫看如萬丈紅綾隨著山巒而舞動,縱看如千百幅圖畫垂于天地之間,真好似一幅長卷《秋山紅葉圖》。
天桂山千姿百態(tài)的溶洞,以其幽遠神秘的洞道、各具特色的乳石、千奇百怪的景觀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位于真武殿上方絕壁之上的三眼洞,依崖而生,下臨深淵絕壁,洞內(nèi)寬敞,乳石遍布,洞后有洞,內(nèi)有石床石枕,入內(nèi)細(xì)聽,水流聲響,奧妙無窮。電影《白毛女》中大春與喜兒相會的鏡頭于此拍攝,故此洞又稱“白毛女洞”,聲名遠播。
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在天桂山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鐫刻了一個巨大的繁體“歸”字。此字高97.71米,寓香港回歸之日;寬49.1米,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歸”字的外緣總長430米,整幅作品5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漢字。這個鐫刻在刀削斧劈般的百丈危崖上的頂天立地的繁體“歸”字,為天桂山增添了一道引人入勝又寓意深遠的文化景觀。
游覽完天桂山景區(qū),我正巧和局工會的潘紅旗老師走在一起,又繞過青龍觀后墻,沿陡峭的山路攀登到白毛女洞。進入白毛女洞,只見數(shù)丈高的山洞,內(nèi)有白毛女、大春的塑像。游人紛紛在這里合影拍照。
有人說,在整個太行山脈,游完焦作的云臺山和石家莊的天桂山,別的景區(qū)就不用去了。不知此說對也非也。不過天桂山景區(qū)真值得游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