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悼無名者
前些日子,大抵九月三十日前后罷,J君找到我,說是烈士紀念日要到了,讓我寫點東西,彼時深感責(zé)任重大,畢竟是他人之托,畢竟是紀念太多逝去在戰(zhàn)地內(nèi)外的亡魂,中國人,漢民族,自古以來不缺英雄,不缺男子漢,不缺女豪杰,可惜二百年來,國內(nèi)國外折騰不少,從北方韃子入關(guān)到隔壁日本入侵,亡魂越來越多,但他們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雄豪杰了,倒是更多無寸鐵者血肉之軀。萬里烽煙白綠鬢,十年兵甲誤蒼生,歷史由勝利者寫成,是事實了,是否由人民寫成,值得商榷……
L君念書的那個地方,叫烈士墓,我并未親自去過,不過能猜出個大概,所謂烈士墓,烈士陵園,多半是一道門打開進去,左右兩邊種兩排松樹,大路筆直延伸,走到底一座花園,里面或是墓碑數(shù)百,或是紀念塔一矗,周圍一道橫墻,上面刻滿了名字和浮雕,以及功勛昭著永垂不朽之類的話。小時候似乎去過一次家鄉(xiāng)的烈士陵園,至于紀念的是哪些人什么事我真是記不得了,那時去烈士陵園,就像春游秋游一樣,是玩耍,不知道現(xiàn)在中國的孩子們?nèi)チ沂苛陥@的時候,是否還是我當時那樣的心態(tài)。今年清明,我到過一次淮塔烈士陵園,那里同樣刻滿了許許多多烈士的名字,紀念塔很是巍峨。犧牲于淮海戰(zhàn)役中的,士兵也好,將軍也好,百姓也好,在這里長眠了快四十多年了,我的到訪興許是攪不醒他們的長夢了,他們在死前就有長夢的,夢的是甚么,我就難以言說了,我不可能去叫醒那一個個名字,去問問,問他們?yōu)槭裁此涝诹诉@片土地上。就在淮海戰(zhàn)役伏尸百萬的地方,早些時候,有一場臺兒莊戰(zhàn)役,有一場滕縣之戰(zhàn),川軍的領(lǐng)袖王銘章犧牲在了這里,趙渭濱,當時川軍的政委,也犧牲在了這里,今天,在出成都的大道中間,毅然佇立著一位“川軍”,短衣短褲,國軍布軍帽,腰上別著兩枚手榴彈,蹬著草鞋,背上背著大刀,雙手緊握著步槍,刺刀向前,勇猛無敵,也是四十多年前,王銘章,趙渭濱,還有許許多多歷史并未記下其名字的川軍,懷著期待、希望、思念,來到徐州這兵家必爭之地,再也沒有回去過,他們不會想到他們的犧牲為臺兒莊大捷立了多大的功,他們更不會想到,如今,一位來自四川,來自他們故鄉(xiāng)的游子會以如此平淡的筆調(diào),來書寫對他們的悼念和崇敬。
早些年,余在嘉定第一中學(xué)堂念書的時候,恩師陳奇先生為我們講解周先生作的《記念劉和珍君》,講了一個月有余。中國學(xué)生為國家流血的傳統(tǒng),大抵是發(fā)自那個時候,劉和珍君是其中的一個,還有許多流血的人,是我們記不得其名字的,他們或是自愿,或是被帶動,走上街頭,去呼喊,然后,警察來了,軍隊來了,他們的槍口不是向著外敵,而是向著自己的同胞。血痕緋紅了,周先生只能為著忘卻而紀念,陳奇先生亦只能沉痛之。太多人不明白為什么這篇文章要講一個月,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今天的學(xué)生,早已沒了這種氣魄,這種偉大的力,太現(xiàn)實,太功利,太浮躁,太不是人。這是一個對劉和珍的死到底有沒有價值都需要討論的時代,那為何不討論一下王銘章的死有沒有價值,趙渭濱的死有沒有價值,為何不討論一下二戰(zhàn)中那八千萬自愿或不自愿的犧牲者,他們的死到底有沒有價值?細思恐極。同樣是在嘉定第一中學(xué)堂,同樣是陳奇先生的課上,我認識了一個我崇敬異常并立志效仿之的人,瞿秋白,一個被自己人打倒,被自己人背叛,被自己人送上了刑場,卻在前往刑場的路上高唱《國際歌》的真男人,雖然他真的很瘦弱,蒼白的臉,窄窄的肩膀,不像一個能撐起一個國家前途和命運的人,但他確是這樣的人。不知他翻譯《國際歌》的時候,眼中可有巴黎公社社員墻前飛濺的血?數(shù)年以后的今年,一日我與一念佛的友人共進午餐的時候,友人問我,今后想深造于什么領(lǐng)域,我答道“現(xiàn)代文學(xué)”,友人嘆了口氣,對我講道:“學(xué)現(xiàn)代文學(xué),要好好學(xué)學(xué)你們黨內(nèi)的一個人”,“誰?”“瞿秋白”,我沒有想到,一個念佛的朋友,會這樣推崇瞿秋白,但是話說回來,友人李先生早就對我言明了一件事——什么是和諧,共產(chǎn)黨員,基督徒,佛教徒,伊斯蘭教徒,四個人坐在一起興高采烈地看足球,這就叫和諧。瞿秋白的犧牲真是為了這種和諧么?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不知他看到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心中是否能有幾絲慰藉……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我不知中國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倒是覺得有很多中國人太不自信成了自卑,又有很多中國人自信過度成了自負,我只知道,這些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的人,大多數(shù)的名字早就被歷史忘記了,歷史記下的從來只是少數(shù)人,像前文我所寫的王銘章和趙渭濱,很多中國人是不知道的,他們連川軍都沒聽說過,這兩位英雄,在四川被敬若神明,但更多中國人不知道,更別說那些無名者,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就是歷史的鐵血原則,只是希望,歷史站在其創(chuàng)造者的累累白骨上,多多少少能為今天的茍活者,顯出一點溫情。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謹以此文,悼念那些無名的人,也悼念那些有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