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感恩,寒門貴子的自強之路 ——訪“中國青年報2014年度自強之星候選人”唐龍
這是一位出身貧寒卻自強不息的榜樣。大學期間的他完全靠自己打工兼職賺取自己學費和生活費。在學習未曾落下,一直保持在年紀前15%的情況下,他從不會開口說英語到成為校英語俱樂部部長,從靦腆內(nèi)向到在“鏡湖大講堂”做個人演講。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辦了中國礦業(yè)大學自強聯(lián)盟、素食主義文化協(xié)會等。
究竟這位出身寒門的貴子,逆境中向陽而行的少年是如何用三年的大學時光,磨礪出堅韌的本性,經(jīng)歷百般磨難,最終站在成功的舞臺上的呢?他又是如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印證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千古哲理,書寫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不朽青春傳奇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寒門貴子,學習改變命運
唐龍,來自四川偏遠農(nóng)村。他的父母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地道農(nóng)民,沒有多少文化,但從小就告訴他“一定要好好讀書,讀出來將來才有出息。”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為了供他和哥哥上學,就外出挖煤多年,因為勞累過度,造成二級殘疾,行走不便,這一病就是十幾年。父親患病這些年,母親為了拉扯孩子上學,一個人不僅包攬自家所有的農(nóng)活,還租種了幾家鄰居的田地,為此,母親年輕時是村子家喻戶曉的女強人,也被各種疾病纏身,風濕病、頸椎病、骨質(zhì)增生等,遭受病魔折磨。每當聽到母親呻吟,他心里就陣陣針刺,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一流的大學。他把除開用在學習上以外的時間,其他時間都用來幫父母分擔家務和農(nóng)活,后來他的故事被老師和校方知道,把他樹立為全校“勞動模范”。
2008年,他通過刻苦努力,考上了國家級重點高中“綿陽南山中學”。
2011年,他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成了村子里第二個大學生。拿到錄取通知書,本是一家人最開心的事情,然而對于他們?nèi)胰藖碚f,卻有了新的惆悵。6000元的學雜費對一個經(jīng)受2008年5月21日大地震影響,而被迫房屋重建,導致債臺高筑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父母親想盡各種方法籌錢,最終也只籌到1250元。看到父母無助無奈的樣子,他本打算輟學,但想到成績比自己好的哥哥,曾經(jīng)就是為了讓他上能夠上學而主動放棄學業(yè),他告訴自己要堅強,自立,勇敢。最后,他給父母說:“爸媽,你們只要給我1000元,其他就別管了,大學不會再讓你們再操心了”。就這樣,他自己一人,帶著父母給的僅僅1000元,帶著父母的希望,帶著家庭的未來,坐著火車,到徐州求學,去追尋一個農(nóng)村孩子的夢想。
獨立自強,分擔家庭重擔
上大學之前,唐龍最大的愿望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改善家里的條件,這是他對父母的承諾。而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整個大學期間除了來校前父母給的1000元外,他再也沒有拿過家里的錢。在校內(nèi),他做過勤工儉學工作;在校外,他發(fā)過傳單、端過盤子、做過家教,甚至還和同學搞過創(chuàng)業(yè)。毫不夸張地說,一般大學生能做的工作,他都做了個遍。他利用課余時間做家教、派發(fā)傳單、婚慶布置等各種兼職,自力更生,無論嚴寒酷暑從不放棄。
大二下學期開始著手創(chuàng)業(yè),暑假他主動申請幫助校外一家培訓公司推廣《青少年“孝道”夏令營》跑遍徐州各縣區(qū),風吹日曬,每天中午甚至頂著驕陽去挨家挨戶拜訪家長,有時一天吃一頓飯,晚上睡網(wǎng)吧,睡公園,就這樣去體驗社會生活,他無怨無悔。
他不僅真正地靠自己掙錢來維持自己大學生活,甚至還為家里寄些生活費,將賺到的錢寄回家。大二暑假他留在徐州頂著酷暑發(fā)了兩個月傳單。一個暑假下來,掙了近2000元,他給父母寄了1000元回去,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承擔了家庭的責任,第一次用行動表達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他激動不已。
除此之外,從大二開始,雖然自己有資格接受國家對貧困學生資助的助學金條件,但他決定不再領取助學金,他知道國家資助是有限的,既然自己長大成人了,就要學會獨立和感恩,同時也可以給需要的人機會。所有的生活費就靠自己課余做兼職。
唐龍算過一筆賬:因為他信仰素食文化,所以基本都吃素,加上電話費,一個月消費也就300多元。而每個星期做兼職他基本上能掙足自己的生活費。“男生嘛,不怎么買衣服,干凈整潔就好,很少聚餐就沒有什么額外的花銷。”
自強堅韌,靦腆男孩逆襲
由于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唐龍除了埋頭讀書,就是幫家里干活,使得他內(nèi)向靦腆、不善言辭。大一時,他“面試7個部門,沒有一個部門要”。這對他打擊不小,讓他一度非常自卑。但他知道“我是一切的根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在他明白這個道理的那一刻起,他開始了他的“逆襲”計劃。
他瘋狂地練習口才、英語,自己研究人際交往。無論嚴寒酷暑,清晨的“勵志園”總能看到他的大聲朗讀英語的身影。一年后,他參加校陽光英語俱樂部口語部部長競選,并成功勝出。也因為對社團腳踏實地付出,組織各種英語角活動和高校聯(lián)辦比賽,第二年被評為優(yōu)秀部長。
為了克服自己對演講的恐懼,他和幾個同學組織了一次“不花一分錢去泰山”的活動。他們通過在公交車上,在公園里以公眾演講的方式籌集資金。在這過程中他們對著成百上千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做自己的演講。他們中有欣賞的,有不屑的,甚至還有開口嘲諷的。但這一切都在他和他的伙伴們站在泰山的山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那一刻,都化成了他心中最堅強的力量。此后他無論站在教室的講臺,還是夏令營幾百人的面前,他都談吐自如,不再膽怯。
唐龍回憶起這些,說:正是因為這些嘗試讓自己從害羞內(nèi)向變得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就像當下流行的那句“不逼自己一次,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yōu)秀”。
熱愛傳統(tǒng),孝心感動你我
唐龍平時非常愛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還是徐州彭城書院漢風國學班的畢業(yè)弟子。“傳統(tǒng)文化對我影響很大,特別是其中孝順父母的教誨,我謹記于心。”
在大學里,他總是省吃儉用。他承諾過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把父親病治好。大學期間,唐龍一直想方設法為父母尋醫(yī)治病,經(jīng)過多方詳細了解,嘗試了許多方法,也購買一些相關(guān)藥物,雖然父親疾病沒有完全根治,但讓父親解除了長期困擾的風濕病,讓母親身體基本康復,他很開心。無論花多少錢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父母健康的活著,等他好好孝順。
唐龍還說:在聽了一位國學大師的講座后才知道自己所做的還遠遠稱不上孝順。孝順其實分為四個層次——“身孝”、“心孝”、“志孝”和“慧孝”。就是不僅僅要身侍父母,讓他們吃穿不愁,更要讓父母學習知識,獲得智慧。在社會日趨浮躁的今天,他能做到“身孝”就值得我們稱贊,更何況他還有更高層次的領悟,值得你我感動。
由己及人,常懷感恩之心
出門在外,唐龍時常遇到囊中羞澀的尷尬時刻。特別是有次母親重病,他在學校急得團團轉(zhuǎn),連生活費都寄回去了,卻是杯水車薪。在身邊要好朋友的幫助下,他們湊齊了幾千塊錢為他母親治病。這讓他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的溫暖,更加提醒他要長存感恩之心。
所以對于能幫上忙的他一定毫不遲疑。就算手頭不寬裕,但只要學校有募捐和資助活動,他都會跑去獻上自己的愛心,50元,100元不等。他還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組建了一支一心向善、自立自強的“大學生自強聯(lián)盟”團隊。自發(fā)自費組織“走進養(yǎng)老院”、“愛心特教中心”、“山區(qū)愛心衣物捐贈”、“為愛募捐”等公益慈善活動。平時他也抽時間帶頭去徐州“雨花齋”、“彭城書院”等公益慈善機構(gòu)做義工,獻愛心。大三時他為學校圖書館捐贈近1000元《南懷瑾全集》等國學系列圖書,旨在感恩母校、老師對他的關(guān)心與幫助,讓更多人感受中國文化的智慧與魅力。
此舉得到了學校相關(guān)領導和老師的十分的贊許,并希望在學校報刊上刊登表揚,他卻婉約地拒絕了。因為那在他眼里,感恩本身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值得炫耀和宣傳。唐龍始終認為無形的東西比有形的更有價值,讓世界因為自己而更加美麗是唐龍的人生追求。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辛勤汗水澆灌出的是豐碩的成果,現(xiàn)在的唐龍而面對那些大大小小的榮譽時,他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面對那么多優(yōu)秀的人,我想我能拿到這些獎只不過是因為我堅持下來了,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唐龍的可貴之處恰巧也是這份堅持。生活中也還有很多像唐龍一樣的可愛的人,他們把一束微光匯聚成一道耀眼的光芒,溫暖著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