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梅:礦山最美麗的風景線
礦山,這個一直被認為是男人的世界,而生活和工作在這里的礦山女工們,用她們嬌柔的身軀與男工們一道戰(zhàn)斗在礦山,拼搏在煤海,默默地奉獻在百里礦區(qū),用自己的青春、熱情和智慧托起了煤海“半邊天”。
走進培豐煤礦的工業(yè)廣場,遠處高聳的煤倉和皮帶運輸系統(tǒng)形成了礦山壯麗的圖畫,而最美的要數(shù)活躍在這里的一群美麗的礦山女工。她們平均年齡32歲,雖說她們沒有直接在采煤第一線,卻天天與煤炭打交道,在礦車翻籠、地面運輸處處展現(xiàn)她們的颯爽英姿,她們已成為了礦山不可缺少的“后勤兵”。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作態(tài)度在礦山傳為佳話。撿矸系統(tǒng)是礦山生產(chǎn)最后的咽喉環(huán)節(jié),為確保煤炭即時入倉,無論嚴冬還是酷暑,在又臟又累的振動篩旁,將一車車烏黑閃亮的原煤倒入煤倉,裝入一輛輛汔車,運往電廠,一天下來渾身上下全是煤灰,很難辨認她們是男是女。
礦燈房的女工,為讓工人上班有個好心情,始終以微笑的服務,贏得礦工尊敬。她們的崗位雖輕,但肩上的責任重大。每次回收的礦燈,從燈頭、電瓶、開關等她們都要進行認真檢查,仔細擦拭,看是否有損壞、失爆、滲漏、破裂,她們每天都這樣重復著,僅一個班就要收發(fā)礦燈*臺次,走的路比井下工人還多,她們始終以對井下工人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和強烈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有時,出井的職工由于自身工作原因,出井后就對她們發(fā)“無名火”,或不理解,這時,她們總是耐心解釋,并盡量做到熱情、快捷、準確,緩解其情緒,盡量讓礦工感到溫馨,早點回家休息。她們認為:只要井下職工都高高興興進井,安安全全出井,就是苦點、累點、有時受點氣也值得。她們擦亮了礦工的眼睛,工人們把她們尊稱為光明使者。
洗衣機房,三名女工擔負起了免費為井下職工洗滌、烘干、縫補工作服的任務。在這里既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也沒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年來,她們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陀螺,面對著一件件沾滿煤灰和泥漿、甚至破而舊的工作服,不辭辛勞地為廣大職工傾送著溫暖、送著關懷。沒有到過洗衣房的人,不會體會到女工們的工作有多苦多累。沒有到過洗衣房烘干房的人,更不會理解她們的工作環(huán)境有多差,特別是寒冷的冬天,經(jīng)常與冰冷的水打交道,她們的手被浸泡的發(fā)白蛻皮,幾乎每人的雙手都長滿了凍瘡、裂開了口子,就是到了夏天,她們的工作環(huán)境也好不到哪里,烘干箱散發(fā)出的熱浪撲面而來,讓人感覺置身于“煉丹爐”之中。在這樣困難的環(huán)境中烘干衣服,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為了能及時讓每班礦工穿上干凈的工作服,她們都忍著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帶來的痛苦,一上班就全力穿梭在一排排衣架中間和笨重的洗衣機以及烘干房旁邊忙碌著。她們,默默燃燒著自己的一份光和熱;她們,用微笑締造著和諧的音符。每天,她們沒有一絲牢騷和埋怨,每天她們做著重復而又單調(diào)的工作,無聊、枯燥、乏味,甚至會出現(xiàn)被人誤解的境地。此刻,她們卻鼓起勇氣,帶上燦爛的笑容,像一縷醉人的朝霞,連同那滿含親情的囑托,一并交給來來往往上下班的礦工兄弟們。
在礦山,她們是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的生力軍,她們不僅為礦山的發(fā)展默默地奉獻著,而且還經(jīng)常參與為礦工送溫暖、井口安全宣傳等活動;作為一個女人,她們也承擔著生兒育女、操持家務的重任,在她們身上,閃動著中國女性特有的吃苦耐勞的風采。在人生與事業(yè)的天平上,她們找到了企業(yè)需求與個人價值的平衡點。這就是美麗的礦山女工,礦山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她們自強、自尊,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編織自己美好的人生。(吳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