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沛:不斷變化的標志
一天,我在收拾更衣箱時,無意中看到了收著的各種帶班標志,于是心有所動,這不正反應了煤礦干部帶班的歷史過程嗎?閑暇之時,搖動拙筆,記錄歷史,也許有所感悟。
說到煤礦帶班,以前是沒有這個規(guī)定的,只規(guī)定了每月下井天數(shù),后來,北方一些煤礦干部,由于礦井條件較好,可以西裝革履,手提大哥大,開著小車下井,在井下辦公,一個月20多天呆在井下。于是乎,北方的經(jīng)驗就傳到了南方,后來傳遍了東南西北,煤監(jiān)總局就制定了文件,把煤礦領導帶班作為規(guī)定執(zhí)行下來,一直沿襲。
大家都知道,煤礦帶班干部與井下其他職工是有區(qū)別的,基本的區(qū)分就是在衣服上識別,穿藍色衣服的是職工,穿黃色衣服的就是干部或監(jiān)管人員,井下只要礦燈一恍,看到衣服顏色就會說:“穿黃挎皮的來了。”意思是小心點,檢查人員來了,搞不好會被罰款喲。
我經(jīng)歷的第一代標志是工作牌。命名為“安全生產(chǎn)檢查證”,有姓名、崗位與編號,還配有圖片,加蓋印章。證件是塑封的,上用夾子夾著。下井時,就把夾子夾在左上衣兜上蓋布上。后來反映雖然耐用,但在胸前飛呀飛的,不方面,有時還擋事。于是,使用不久就淘汰了。
第二代標志改為了袖標。有點像紅小兵、紅衛(wèi)兵戴的“袖籠子”。紅底黃字,上印有單位、“帶班領導”身份,還有“我在安全在”的標語。上班時用別針別著,帶在左臂,到井下巡查,有點糾察隊履行職責的味道。開始使用時,覺得有點新鮮,值得回味童年。后來反映雖然套在臂上不會掉,但容易整臟、打皺,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一股布繩。于是,沒有使用多久又淘汰了。
第三代標志又改成了臂標。就是一塊桃尖形小牌子,上面印著單位、身份、口號,還有企業(yè)標志,周邊裝飾花邊,里面用膠板,外面用布繃,紅邊黃底紅字,背面有橫布帶加上別針,設計美觀大方。下井時,就把臂標別在左臂上,非常耀眼。后來反映雖然好看、顯眼、大方,但在下井經(jīng)常被掛落,沾上煤灰后不易洗掉,別針小,時常壞。于是,用了一段時間又被淘汰了。
第四代標志又改成了塑膠牌。樣式與第三代差不多,格式進行了調整,本色邊裝飾,底子為紅色,上為黃色“帶班領帶”字樣,中為藍、紅企業(yè)標志,下為單位名稱。也是用別針別在左臂上。不怕水、不怕灰,一抹就干凈。后來反映雖然優(yōu)于其他前代標志,但太硬、太大,在井下更容易掛掉,別針小,沉重不夠,經(jīng)常不知掉在何處。于是,沒用多久就又被淘汰了。
第五代標志又改成了方塊形。就是長方形狀,塑膠板子,企業(yè)標志在左上角,平行為企業(yè)名稱,下端“帶班領導”為大字,藍紅邊裝飾,背面使用大別針,用強力膠沾膠板固定??雌饋砗唵未蠓?,經(jīng)久耐用。下井時,用別針別在左胸上。大家使用,認為很適用,優(yōu)點主要是小巧、大方,不拍淋水與灰塵,大別針不會掉,缺點暫時還沒有提出。
通過不斷變化的標志,我在想,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斷的探索之中,有教訓,也有經(jīng)驗,只要永不言敗,集中群眾智慧,努力探索前進,最終會實現(xiàn)目標,達到理想的彼岸。如果放棄,只能失敗,留下殘缺與遺憾。
也許不久,人們又會提出修改第五代標志,第六代就會應運而生,以此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