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好人”榜上有個“獻血哥”
近日,從泰安文明辦獲悉,“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獲得者、翟鎮(zhèn)煤礦蘇剛光榮登上“泰安好人榜”。一時間,他堅持8年如一日累計獻血15700毫升的事跡,引得大伙紛紛為他點贊。
18歲,一腔熱血始結緣
一次醫(yī)院急診的經歷,蘇剛親眼目睹了因血庫缺少與患者相符的血液,造成一名重病患者在生死邊緣掙扎徘徊。心底善良的蘇剛就想:當時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正是這種想法使他萌生了無償獻血的初心。
2007年11月7日,還在萊蕪職大上大一的蘇剛,第一次走上了停留在萊蕪市政廣場前的流動獻血車。在醫(yī)護人員的提示下,填表格、體檢、化驗……合格以后,看著血站工作人員把針頭插入血管,血液迅速流入血袋,工作人員雙手遞給他一本紅彤彤的獻血證,剛滿18歲的他,作為給自己的一份成人禮,就此與“獻血”結緣。
隨著獻血次數的增加,蘇剛后來加入了“應急獻血志愿者”行列,在他看來,血站的電話就是那些危重產婦、車禍外傷、急癥手術患者的生命呼喚。
通過與血站工作人員交流,蘇剛得知捐獻血小板的作用更大,是把健康人捐獻的血液通過血液分離機分離出有用成分后,再將分離后的血液回輸給捐獻者體內。經血站工作人員介紹得知,一個健康人捐獻血小板一般3天后會恢復正常,于是他又萌生了捐獻血小板的想法。
2008年8月22日,天剛亮,“鈴鈴鈴……”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寧靜,電話那頭說:“你好蘇剛,我是萊蕪市中心血站,現在有一名孕婦急需A型血小板,您能來獻血嗎?”“好的,我馬上趕到。”接到電話的他向老師請了兩節(jié)課的假,到血站捐獻了2個單位的血小板。
8年獻血15700毫升
倘若起初的義舉,是出于熱情的沖動。那么多年的堅持則是蘇剛源于對獻血價值的理解。
他開始科學、理性、定期地參加無償獻血,每2個月獻一次成分血,每半年獻一次全血。他參加過萊蕪中心血站組織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賑災備血、2009年全運會備血等活動,2015年,他先后兩次到泰安市中心血站新泰分站參加無償獻血。堅持了8年的獻血并沒有對他的健康造成任何影響,他用實際行動消除了大家對獻血的誤解。蘇剛的母親一開始知道無償獻血后,認為血液非常精貴會影響身體健康。為打消母親顧慮,他向母親宣傳定期獻血的好處,母親發(fā)現兒子身體一如既往的健康后,也只能由著兒子了。
愛心可以傳遞。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會不經意間影響到他人。蘇剛的姐姐、朋友也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她們“組團”去獻血的行動,被萊蕪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傳為佳話。2011年2月22日,全國無償獻血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蘇剛獲得了由國家衛(wèi)生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聯合頒發(fā)的“2008-200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這是無償獻血國家級最高獎項。蘇剛的這一善舉引起地方政府重視,這一年,萊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萊蕪市衛(wèi)生局將“2008-2010年度全市無償獻血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頒發(fā)給了他。
愛心沒有休止符
蘇剛家庭并不富裕,但每遇更加困難的人,他會竭力相助。2010年至今,他先后捐助了身患急性白血病工友周玉祥、骨折重傷的齊玉印,參與了貧困山區(qū)患病孩子“春蕾救助”等。
工作中的蘇剛兢兢業(yè)業(yè),熱心助人。2010年畢業(yè)參加工作,他就響應外出創(chuàng)業(yè)號召,主動要求到省外礦井鍛煉。23歲時,被任命為單位里最年輕的中層管理人員。期間,他主持、參與12項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論文獲得上級嘉獎。
“人體內的血液量是體重的7~8%,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維持在4000ml;無償獻血200-400毫升后,2-3天可完全恢復。”他經常向身邊的人宣傳,他把獻血當成一種習慣、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身體健康,符合國家獻血規(guī)定,我就會將獻血一直堅持下去”蘇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