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欣:有關(guān)食物的記憶
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求不得。而我覺得,這些苦加起來都抵不過餓肚子,沒有什么比吃飽了以后的飽足感更讓人來的幸福。
我打小就不挑食,米飯、面條、饅頭樣樣皆可,尤其是父親拿手的戶縣軟面簡直是人間美味。面條是陜西特有的扯面,和面時放點鹽,出鍋的面條更勁道。作為“陜西八大怪”之一的“面條像褲帶”,扯面的硬度直接影響著成品最終的味覺,而這一點對于出身農(nóng)村的父親來說完全不在話下,他經(jīng)常一邊揉面一邊和母親開著玩笑:“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每次說完都會惹得母親飛來一記白眼。和面的時候面要硬一點,這樣吃起來才筋道,口感也好,用冷水和面最好。接下來就是重頭戲——搟面,這是一個技術(shù)活兒。從中間往邊上搟,中間要厚,面餅要圓,不能太薄。面搟好后,把面卷在長長的搟面杖上,一刀橫切下去,面皮豁開。再等水燒開就可以開始扯面了,鍋中滾燙的沸水蒸騰翻涌,廚房都被水汽氤氳住了。雪白的面條依次入鍋,點上兩三次水后就能出鍋了,可油潑可澆臊子,都非常美味。
我最愛的是父親炒的臊子,肉臊子是提前做好的,再配上現(xiàn)炒的韭菜、豆腐和西紅柿,豆腐被切成丁,用油小心的把水分炕干,金黃的外皮惹人垂涎。韭菜一定要炒過才能散發(fā)出香氣,沒有嘗過的人是無法想象的。西紅柿切得碎碎的,炒成醬,出鍋后紅的白的綠的,不光顏色好看,味道也是美美的。所有的肉臊子和素臊子淋在碗里的扯面中,澆上一勺油潑辣子再倒點醋,絕對能把鄰居家的小朋友吸引過來,每次我還要父親把面條攪拌好再給我,我就剩下拿著筷子不停歇的吃了。每到這個時候,幸福感就濃濃的,一口面,一口臊子混合的香味,哎喲,真是一碗接一碗的停不下來。
尋常忙了沒時間炒菜,一碗簡單的蛋炒飯也是我的愛。每次蒸米飯我都希望母親能多蒸一點,這樣回頭就能吃炒飯了,母親為了顏色好看,每次除了雞蛋還會配上時令綠色蔬菜和胡蘿卜等,各色配菜和隔夜米飯混合炒在一起,米粒泛著油光晶瑩剔透,配菜經(jīng)過爆炒香氣撲鼻,別說吃,光看就能讓人食指大動,只要是吃蛋炒飯,我從來沒有給碗里剩過一粒米,肯定是吃得干干凈凈的。多少個夜晚,我都手里拿著勺子等待在廚房忙碌的母親,人生總得有些關(guān)于食物溫存的回憶吧,這就是我最清晰而幸福的記憶。
我這人,還喜歡粗糧。紅薯、南瓜、土豆都是我的最愛??炯t薯、蒸南瓜、醋溜土豆絲這些尋常人家經(jīng)常能見到的菜肴都令我難忘,尤其是烤紅薯,記得讀錢鐘書的《圍城》看到這么一段:“烤山薯這東西,本來像中國諺語里的私情男女,‘偷著不如偷不著,’香味比滋味好;你聞的時候,覺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過爾爾。”不禁會心一笑。對我來說,烤紅薯不但聞到鼻子里香,吃到嘴里一樣也是滿滿的幸福感。冬日里看到路邊烤紅薯的爐子,著實覺得:人生一場,在吃的方面我真是可戀頗多啊。拿到手里,一邊暖手一邊吃,絕對是完美的搭配。不論天有多冷,嘴里都是甜絲絲的,胃里也是暖洋洋的。
再說說關(guān)于罐頭的記憶吧。我相信跟我同年紀(jì)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愛吃罐頭的吧。小時候過年走親戚互相都是送罐頭,一生病母親也會給我買罐頭解解饞。在那個物質(zhì)不算豐富的年代,罐頭都被母親束之高閣。但這絕對難不倒我,踩著凳子踮著腳也能把吊柜里的罐頭找出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擰開吃上一口,再抱著瓶子小心抿一口湯汁,感覺自己都能從凳子上飛起來。為了不讓母親發(fā)現(xiàn),再給罐頭瓶子里兌點兒水,灌滿擰好蓋子放回原位。直到某天我生病躺在床上,母親拿出來給我吃,才發(fā)現(xiàn)味道淡了,這下就算我躺在床上也絕對少不了一通訓(xùn)斥。直到現(xiàn)在,我的女兒完全繼承了我這“優(yōu)點”,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她只要看到別人嘴動,就會撲過去咬別人的嘴巴,希望吃到人家嘴里的東西。會說話了以后,我哪怕手里拿個任何塑料袋之類的東西發(fā)出聲音,她都會趕快跑過來問我:“媽媽,你吃什么呢?給我吃一口吧”。好吧,基因真是神秘而又強大,甚至有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的趨勢。
關(guān)于食物和味覺的記憶向來觸手可及、根深蒂固的。因為它太平常而又天天可得,記得看完電影《1942》以后,還未出影院我已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走出影院后第一時間就去大吃一番,慶祝自己生活在能吃飽和吃到美食的年代。人生吧,就是要給自己找點兒理由吃點兒喜歡的,只要胃暖了,肚子飽了,心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