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泰戈爾說過:“信仰是鳥,它在黎明仍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信奉“無神論”的我從未思考過信仰的重要,但電影《血戰(zhàn)鋼鋸嶺》卻改變了我的看法,原來,信仰的力量如此震撼人心。
夜色漸深,鋼鋸嶺上,微風卷著濃濃的血腥味掠過,早已堆滿了一具具冰冷的尸體和奄奄一息的傷員。“軍醫(yī)……”其中一個被炸掉右腿的美軍虛弱地呼喊,一個身影飛快地穿梭過來,背起傷員,用繩索運下山崖的營地。每送下一位傷員,他都會說一句“上帝,請讓我再救一個。”這便是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他信奉基督教,即使上戰(zhàn)場也攜帶任何的武器,懷里只有一本夾著愛人照片和發(fā)夾的圣經(jīng)。“別人殺人,我在救人,這才是我參軍的目的。”然而他的信仰與固執(zhí)卻被戰(zhàn)友和軍官看作膽小鬼與懦夫的借口?;蛟S,是戰(zhàn)爭的殘酷使士兵變得冷血麻木,信仰早已被嗤之以鼻。陽光穿透云層,日軍開始蠢蠢欲動,掃蕩戰(zhàn)場,戴斯蒙德仍無所畏懼地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共拯救了75名傷員。當筋疲力盡的他從山崖緩緩滑下,所有的戰(zhàn)士都以崇敬的目光看向他,也是深受戴斯蒙德的影響,勇往直前,取得了勝利。
猶記得當一同躲進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將一個肉罐頭遞給戴斯蒙德的時候,他拒絕道:“我只吃素。”的確,信仰改變不了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也對信仰無可奈何。
信仰如火,驅(qū)走嚴寒;信仰如星,指明方向;信仰如帆,乘風破浪。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汝之信仰,內(nèi)心深處,有陽光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