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什么是學習 在中國,學習這一詞,是把“學”和“習”復合而組成的詞。最先把這兩個字聯(lián)在一起講的是孔子??鬃诱f:“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①意思是,學了之后及時、經(jīng)常地進行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很明顯,學習這一復合名詞,就是出自孔子的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國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學”就是聞、見,是獲得知識、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識與書本知識,有時還包括思的含義在內(nèi)。“習”是鞏固知識、技能,一般有三種含義:溫習、實習、練習,有時還包括行的含義在內(nèi)。“學”偏重于思想意識的理論領(lǐng)域,“習”偏重于行動實習的實踐方面。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聰明才智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為了自己的發(fā)站展,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學校內(nèi)的知識,學習生活上的知識,學習一切我們應該了解,但卻未能了解的知識。
而中國礦業(yè)大學化工學院夢啟支教團就是為了帶給一些偏遠地區(qū)的同學們一些知識而存在建立的。時光荏苒,但我們一直都在。
今天是中國礦業(yè)大學化工學院夢啟支教團支教的第六天,雖然天氣悶熱,學校電路損傷,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并未被天氣影響,雖然路途坎坷遙遠,上學路上種種不便,但所有的同學都提早到達了教室,安靜的等待老師到來,進行授課。老師們也無懼外面焦灼的熱浪,不停留下的汗水,積極的毫無保留的向同學們傳授自己知道的知識。讓他們能夠不浪費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仿佛也被老師們的激情感染,在課堂上也尤為賣力,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踴躍的和老師進行互動,讓課堂的氛圍和諧活躍,縱室外天氣炎炎,室內(nèi)一片書聲朗朗,活力滿滿,每個同學都想夏日了灼熱的太陽,不斷的散發(fā)著自己的光芒,為教室增加自己的色彩。
賈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