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久天長
我看過的這輪明月,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凝視過,仰望過。有多少人把思念的心情托付給皎潔明月,有多少人對著它抒發(fā)心中的憧憬和慨嘆,又有多少人被它喚醒那份詩意和美好!每當這時,總會想起唐朝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天的夜晚,月亮是清新的,像一朵盛開的花,帶著芬芳的味道;夏日的黃昏,涼風習習,我們坐在樹蔭下,聆聽古老的傳說,等待那一輪圓月,那時,它遙遠而神秘;秋天的夜晚,仰望夜空,散發(fā)著清輝的月和飄搖的落葉一起飛舞;冬日的早晨,在朦朧中,看到遲歸的月,伸出手去,觸摸到霜雪的涼意。
我常常仰望天空,等待這一輪明月映入眼簾:它不同于北斗星辰的耀眼,不像繁星般紛紛攘攘,它是那么謙遜,溫和地散發(fā)光明,默默地,一聲不響;它是那么的堅定,從不埋怨,總是一臉清澈,無畏無懼,坦坦蕩蕩。當我覺得生活不如意,想埋怨什么的時候,我想到月的皎潔,心頭就一片清亮;當我在困難面前想退縮時,我想到了月的高遠,靈魂就變得坦然……
我想,人生從不會一帆風順。即便是張若虛的這首詩也差一點在歲月的風霜中被湮滅。《全唐詩》說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被稱為“吳中四士”。但從唐至元,他的《春江花月夜》一詩從不曾被重視,不但眾多唐詩選本中沒有這首詩,連幾十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直到明朝萬歷年間,胡應麟《詩藪》中才最早提及這首詩。到清朝,學者王闿運謂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更贊其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他說:“詩中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p>
這就是一個人和一首詩的命運,如此跌宕起伏,留下了太多迷霧,讓人唏噓感嘆。而其他那些關于月亮的千古名句,比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每每誦讀,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思念,一種時間空間的宏大遼闊,一種孤寂中的溫暖和希望。
千百年來,人們就是這樣望著同一個永恒的月,就是這樣沐浴著同樣迷人的月色,就是這樣不停地唏噓感嘆,歌詠抒懷。新月,半月,滿月,我們的思緒隨著月圓月缺飄散起伏。
月久天長,愿我們在某一天,都能對著月亮,坦然地說,我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我追尋著理想度過了這一生,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