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過年“三件套”
難忘過年“三件套”
小時候天天盼著過年,既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還可以傳新衣服。褂子、褲子、棉鞋是那時過年衣服的“三件套”,他們承載著我兒時幸福的記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豫東的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以后,解決了普通農民的家庭溫飽問題,人們在穿衣打扮上開始講究起來,再也不用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了。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一家老小都要穿上新衣服新鞋才心里舒坦,出門體面。
為了讓一大家子過年都能穿上“三件套”,秋收之后,母親就開始著手做棉鞋。刷布漿、搓麻繩、納鞋底、剪鞋里鞋面、填入棉絮。鞋口縫上松緊布,釘上鞋眼,穿上鞋帶……一只鞋子的“誕生”往往要經過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很耗費時間和體力,特別是納鞋底,需要左手緊抓鞋底,右手先拿錐子在鞋底上扎一個眼兒,再拿起針線,利用食指上戴的“頂針”,用力把針頂進厚厚的鞋底,在另一面用力拔出針,拉緊麻線,針腳越密,鞋底就越結實。為了盡快做好鞋底,母親經常隨身攜帶著鞋底子,有空就納幾針。
進入臘月,一家人的棉鞋準備得差不多了,母親就開始做衣服了。那時候家家都有縫紉機,需要先到集市上買布,回來后給一家人量好尺寸,在大床上鋪平布料,畫出輪廓,然后用剪刀進行裁剪,最后用縫紉機鎖邊、拼接,為了趕制一家人的衣服,有時候半夜醒來,我還能聽見母親踩踏縫紉機的聲音。“噠噠噠”的聲音時斷時續(xù),在寒冷的冬夜里傳出很遠,伴我再次入眠。
“三件套”終于做好了,母親讓我們試穿之后就把他們放在衣柜里,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上身,是決不允許提前穿的。于是盼啊盼啊,終于盼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大人們打牌守歲……小孩困得熬不住了就上床鉆進被窩,母親把做好的鞋子衣服放在我的枕邊,看著心愛的衣服,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早起拜年,人人穿著新衣新鞋走家串戶,整個村子喜氣洋洋。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更加深入,集市鞋帽服裝款式多樣,琳瑯滿目,黨的惠民政策也讓家家戶戶更加富裕,每到過年,大人孩子都去集市買新衣服新鞋,母親再也不用為過年的“三件套”而勞心勞力了,頂針、錐子、縫紉機等物品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21世紀的今天,黨領導人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商場里衣服鞋帽眼花繚亂,滿足了多種多樣的追求。每每想起兒時過年的三件套,我的心里總是很溫暖,因為三件套里有媽媽的影子,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運行隊張新義
202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