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愿做個要飯的,不愿做個掏炭的”,從此語中,我們可以想象到煤礦下井工人的艱苦。但是,我想:如果沒有掏炭的,會有更多要飯的。不是嗎?如果你不掏炭,我不掏炭,他也不掏炭,國家哪來煤炭?工業(yè)哪有“糧食”?工業(yè)沒“糧食”就要“挨餓”,那國家的工業(yè)怎么發(fā)展?你不掏炭,我不掏炭,他也不掏炭,人們哪有燃料?怎能生火做飯取暖?豈不都要受凍挨餓!是的,煤礦工作是極其辛苦和困難的,但毛主席說:“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毛澤東《關(guān)于重慶談判》)。”正是這些“煤黑子”長期堅守在采煤第一線,他們舍小家顧大家,舍自己為國家,他們本身就是那極為寶貴的“烏金”。他們?nèi)紵俗约?,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煤炭事業(yè);他們開采的是光明,奉獻的是溫暖;他們用鋼鐵般的脊梁,支撐著國家工業(yè)化的大梁。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李克強總理說過,“你們自己常年在黑暗的井下工作,卻照亮了他人。有人說你們是煤黑子,我說你們是煤亮子。
沒有人知道,這一生他們用腳步丈量過多少土地,沒有人知道,這一年他們有多少個一天只吃一頓飯饑腸轆轆卻仍要努力工作日子。問過很多煤黑子,井下冷么?冷。井下很冷,可不能穿的太多,因為干活熱了,會出汗,不干活的時候,汗水會結(jié)冰,走在巷道里,刺骨的寒風會往身體里鉆。
日月輪轉(zhuǎn),多少人的青春年華在礦山的黑白色彩里變得斑駁蒼老,煤黑子,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勇敢、無畏,他們吃苦、堅韌,一代又一代的煤黑子,堅守在礦山,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帶來了溫暖。
我不敢妄用“偉大”二字,這樣的一群人在這樣的年代或許沒有也不會有范仲淹所謂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胸懷天下的心境,也沒有曹植“長驅(qū)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的氣骨?
這群從井下出來的礦工,陽光恣意地灑落在他們身上,滿臉烏黑,瞇著眼,拖著身子,站在太陽光下,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群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這些純樸而堅韌的生命,他們對生活有著無限熱望,卻沒有太高要求。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舍棄了許多,他們從事的事業(yè)最平凡也最偉大,在這與常人隔絕的另一個世界,在飛舞的煤塵和隆隆的機器轟鳴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