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萬卷書和萬里路是不相悖的,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記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毫無疑問,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這兩者相輔相成,可以讓我們擺脫局限和狹隘。
有字之書內(nèi)求格心,無字之書外求格物,讀書能夠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行路是身體力行的去感知生活,是閱歷和經(jīng)歷的互補。古今中外各路大家,皆是破萬卷、游四方,才創(chuàng)作出流傳千古的詩文書畫。
最近看了電影《長安三萬里》,對詩仙李白又有了新的認識,這個天才詩人大概才是研學的鼻祖,早年苦讀圣賢書,盛年周游四海、結識了很多至交好友,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在游歷中相遇相知,一同訪隱逸名仕、覽山川美景,投契的友誼更是傳為佳話。品李白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熱情豪邁、慷慨大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朋友情誼融情于景。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李白一生游歷過18個省,200多州縣,登山80余座,游覽過的江河湖泊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可以說,李白的一生,除了讀書,便是一劍一馬行走天下,他很多流傳千古的詩篇,都是贊美名川大山的壯麗。這位大文豪所留下的詩文,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天性率真、胸懷豁達、無拘無束的自由心靈,一斗酒,一騎馬,一劍天涯,這獨特的魅力無疑都是萬卷書的積累和萬里路的見聞所給予的,若無踏遍山河的感悟,何來文心雕龍的奇思,又何來上千首傳世的佳作。
在《紅樓夢》中,薛寶琴雖占筆墨不多但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她不但讀過萬卷書,更行過萬里路。她出身皇商之家,天資聰穎,自小讀書識字,父親是云游四海的商人,寶琴自幼便跟隨其父走遍三山五岳,“天下十停走了五六停”,飽覽當?shù)厝宋牡乩恚剿L光,甚至漂洋過海,踏足過遠在萬里之外的“真真國”,真可謂是“旅游達人”。這些經(jīng)歷不但開闊了眼界,更是打開了她的格局,她與黛玉同是寄居于賈府,但卻從不曾因人眉眼高低而傷春悲秋,相反她如磁石一般吸引著眾人的目光,賈母對她百般憐愛,大觀園中其他姐妹與她相處融洽,她的閱歷與見識造就了她知人情、懂變通、知世故而不世故。黛玉若有她的見聞學識廣闊胸襟,又怎會為了周瑞家送宮花的順序這種小事而反唇相譏、氣悶郁結,一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足見她的氣量狹小。她的十首懷古詩,恐怕只有閱歷和眼界寬廣的女子,才能做得出來吧。
見過世面的女子,定是率真隨性、豁達開朗的,取悅自己更知道如何善待他人。見過世面的女子,走過的路,趟過的河,都已沁入骨髓,化作云淡風輕從容自如的氣質(zhì)。
一如《瑯琊榜》中的靜妃,便是這樣的女子,入宮前跟隨師傅行走江湖懸壺濟世,在宮中與世無爭,閑時在院中種滿草藥,研究醫(yī)理。從她讓靖王在梅長蘇處借閱《翔地記》就能看出,她對江湖游歷的追憶和憧憬,《翔地記》雖是劇中杜撰的一本書,應該是本地理類書籍,記錄了玄武大陸游歷時的見聞,她興趣于此,已異于常人。正因為她心懷山河,才有別于言皇后的頤指氣使、越貴妃的嬌蠻跋扈、其他妃子的委曲求全。她種花種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閑時看花開花落,朝亂時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用她的格局和智慧,成為最后贏家。
如今很多家長,帶著孩子跟著課本去旅行,在暑期已打卡了課文中的景點,身臨其境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走近名勝古跡,感受歷史文化,當孩子翻開課本,帶著畫面去閱讀去理解作家們筆下的辭藻,知行合一,哪里還會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的無奈,在旅行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困難,學會解決問題,才能構筑更好的自己。
愿你我以萬卷書為伴,與萬里路同行,懷揣星辰大海,嘗遍世間百味,閱盡世間繁華,仍覺生活美好。